Pages

Wednesday, September 5, 2012

分享 (短期出家)




时间      17th Aug 2012 to 26th Aug 2012
地点      :大山脚法悦林 Nandaka Vihara
巴利名    Bhikkhu Paññobhāsa

短期出家感言:
首先,我想趁此机会感谢法悦林主持及诸位尊者,感恩他们的谆谆教诲,让我获益良多。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亲近善知识,原来僧众并不是那么难以亲近,还俗时竟然还舍不得呢!
我接触南传佛教的时间比较迟,回归佛陀本怀,积极学习原始佛法也只是近两年来的事而已。这两年来,我守五戒在家实修佛法,不过内心一直都很向往出家人的修行生活。此次机缘成熟,于是我就很自然地就参与了这次的短期出家活动。
开始的几天,我还真不习惯出家人的身份。改变身份后,我才发现出家人比在家人更难当!为什么?因为不再是那个熟悉的我(僧人已舍弃一切世俗的身份),现在的只是僧团的一分子而已。身为僧人后的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保持正知、正念,也要更严格地守护好六根。既然我们接受在家人的供养,那么身、口、意造下的业也将不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那么简单了。直至这一刻,我才体会到僧人的戒清净是何等的重要。
在寺院生活的那几天,我们都做些什么呢?我们吃饭、学习戒律、听闻正法、禅修、诵经。嗯,吃饭很重要吗?是的,很重要的!(不过,我们却食不知味哪!,它只是为了维持色身以便可以继续修行而已,不可对它执着。不过,僧众们都保持正念,怀着感恩的心慢慢地吃施主们供养的食物。)
我想谈谈吃饭,因为它也是我在这次的重要体会之一。我发现有一个方法回馈众生是最快、最实际,也最有效的。那就是出家人本身要严守戒律、精进修行,以便能为供养僧众的在家人有种福田、种善因的机会。经藏里不是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吗?比如;众生供养佛陀、圣者或僧团后就可以获得解脱或改善生活。不过我要强调一点,众生不是以供品求福报,他们只是在种善因(供养三宝是无上善业),然后让好的果报自然成熟。
讲到供养,我明白了为什么佛陀要比库僧团托钵乞食而不能自己耕种或烹煮。就我的个人理解,这是保持僧俗之间互相互动的关键之一。有些人以为,出家人托钵后就专注於打坐禅修是一种自私的的行为。他们都怪出家人只为了自己解脱而弃众生于苦难而不度,不过这都是错误的见解。其实,明白佛法的人都知道,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所造下的业承受应有的果报。因果法则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就连佛陀也不例外(佛陀不也是面对头疼、背痛等色身上的痛苦果报吗?)。
除了接受供养之外,出家人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度众生?是的,出家人很应该为众生开示佛法的。可是,要度众生并不是帮他们消业障,正确的做法应该引导众生种善因。僧众应该先做到戒清净,再经过实修实证后才可以把所体悟的佛法对众人宣说。我相信度人前要先度自己!,因为这样才不会以盲引盲,害人害己。因此,在还没证悟前,还是老老实实修“戒、定、慧”吧!
法海浩瀚,我只能取一瓢饮。不过,这次短期出家的收获对我来说,却已经算太多太多了。因此,为了避免误导大家,在这里也只能分享一些微不足道的个人见解而已(若有说错,请大家千万要纠正在下,谢谢!)。我个人的建议是,大家应该也找机会亲身体验一下梵行生活,毕竟自己的体会才是真实的。
持比库戒的这段期间,我才理解到佛陀给比库们定下的戒律是如此严格(身、口、意三方面,最难的还是这关最难守!)。许多同修都纳闷为何我们还得遵守一些已经不合时宜的戒律?不过,基本上那些戒律都是极微细又微细的,我也都一一遵守了。为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服从呢?因为这是有力的证据,证明南传佛教真的做到不增不减,坚持把佛陀宣说的三藏原封不动保留下来(现在我已亲身体验到了严格的227条比库戒,接下来应该要好好实修经藏的教诲了)。
通过严格的戒律,我还体会到,不论是在佛陀时代还是现代,修行人都很难离开在家众而独自修行。因此,对于法工们默默的付出,我已经深深被感动。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根本无法修行,感恩!
最后一提,为了感恩每天前来供养食物与资具的施主们,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严守戒律,精进禅修,以便能为他们种福田,让他们获得最大的利益。
Sādhu Sādhu Sādhu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