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September 30, 2011

佛陀的纶音 ( 4/12 )


3. 天界


      通过禅修,佛陀获得正觉并砸碎所有无明的黑暗。以一颗光明、强韧、平静的心,佛陀看到了宇宙体系可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人类属于欲界,而这一界的众生是受欲望所支配的。唯有修得禅定(禅那 jhana)的众生,方能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色界与无色界并无男女性别之分,因为他们都没有性的欲望,而只是安住于更高层次的禅那喜悦里。止恶行善的自然果报是得生于欲界天里,但这还是属于欲界里。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11

佛陀的纶音 ( 3/12 )

2. 行善
      这是指利益他人, 或行持慷慨好施。佛教徒称之为“布施”(Dana)。自私是人的本性。这可以从幼儿需要我们的哄劝和教导才懂得与人分享或施予中观察出来。遗憾的是, 大部分人在长大后仍然保持着自私的性格。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地布施,直到慷慨成为我们的本性。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1

佛陀的纶音 ( 2/12 )



1. 诸恶莫作
      诸恶莫作即不伤害自己或他人。在佛陀的教育(佛法)里,善与恶的准绳分别为利人利己及伤人伤己。要避免做恶便要实践符合道德的行为(尸罗sila),即持戒

五戒
      为了自己的福利及利益,每个人都受促持守五条基本的戒条。因为违犯此这些戒条将导致非常痛苦的后果。这五戒即:


(一)不杀生
      一个人不应该有意地剥夺任何众生的生命。生命是众生最珍贵的东西。每一个众生最感恐惧的莫过于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例如,把打猎当作一种消遣是
应该被抨击的。以如此冷血无情的方式对待其他众生将导致我们承受最大的伤害。然而,无意的伤害则是无罪的。
      实际上,有时要持守这不杀生戒确实是困难的,例如在面对家中的老鼠、蟑螂、蚂蚁等。然而,我们应该善用智慧去寻找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例如预防虫蚁接近食物,同时确保跌落的屑物被扫除干净。
      无论如何,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智慧无量的佛陀是允许吃荤的,即:一个人没有看到、听到或怀疑此动物是为他而杀。因此我们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冷藏的肉类,但却不可以购买活生生的鸡以供屠宰后食用。

      实行或唆使安乐死、堕胎以及已授精后避孕,一般上也是被禁止的。

(二)不予取
      当一个人知道所偷的东西是物有所主,而又有偷盗的念头时,他便犯了不予取戒。对失主可能会折回寻找的遗失物件,我们也不应该拾取,除非我们有意代他安全收藏,然后再将之物归原主。

(三)不邪淫
      邪淫是指与他人的妻子或丈夫、他人已订婚的未婚妻或未婚夫、未成年者、于法律或习俗上被禁止的人物(如有亲密关系的家庭成员、出家男众或女众等)
1发生关系。
      过分的欲爱是导致投生于畜生道的原因。

(四)不妄语
      根据佛陀的教导,世间的两项守护为羞耻心及畏惧责备之心2。佛陀说,若一个人可以故意撒谎,那么对此人而言,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会令他感到羞耻的。一个人的人格是通过他的言谈而被鉴定的。
      除了谎言妄语之外,其他必须避免的口业也包括了流言蜚语(引起纠纷的言语)、粗言恶语及闲言碎语。

(五)不饮酒
      一个人不应该喝酒或服用麻醉品,因为它使人心智愚钝而导致记忆力衰退、不清醒、怠惰及昏沉,以致变得更愚蠢。它也将导致人失责、损耗财富、争吵,甚至引起打斗事件以及造成别人的不便及烦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中部》第41 经。
2 《增支部》第2.1.9 经。



八戒
      佛陀同时也教导在家信徒于每个月的阴历初八、十五、廿三,以及最后一天(约每星期一天)持守八戒。八戒中的第三戒改为“戒除性行为”,而另外三戒则为过午不食、不观听歌舞倡伎及不涂香打扮自己,以及不坐卧高床。持守八戒能带来极大的富乐,并能导向投生于天界。

持戒的好处
      持戒所得的功德有赖于我们勤修之清纯净程度。佛陀列出了五项有关持戒的好处1

(一)得以保存财富
      一个没有持戒的人通常都会把钱财挥霍于夜总会、妓院、赌场及酒廊等。而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如此放纵自己的。

(二)声誉良好
      一位有德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的人,显然地将受到别人的尊重。

(三)敢于面对群众
      一位有德行的人在被要求面对群众或对群众发言时,将不会感到羞耻、罪恶感或恐惧。

(四)临死时心保持清醒
      一位有德行的人在面临死亡时,不会感到畏惧,因为持戒清净给他极大的信心与喜乐。无论如何,大部分的人,由于过着没有道德的生活,于是在极度恐惧及惊骇中死亡。这尤其是那些严重地违犯任何一项戒条的人,如屠夫。

(五)生于善道
      由于持戒者所过的是不伤害别人的生活,所以他们将投生于善道。
      佛陀说明,一位对佛陀、佛法及僧伽有不可动摇信心的人是圣洁的,是严持五戒的,并且可以很肯定的宣称他已经进入圣流,迈向取证涅盘之道。他永远不会堕落于鬼、畜生及地狱这些恶道2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增支部》第5.213 经。
2 《相应部》第55.2 经。


守护根门
      其中一个能协助我们避免作恶及持戒的方法就是守护我们的根门与保持觉知的心。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触觉的基础)、意,将会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在接触到六尘中的任何一尘时,我们将自然而然地产生感受。直至这个过程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在这过程之后的, 却完全在于我们自己如何作出反应了。于此,业力(有意的造作)便由于我们的意愿而产生了。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正念以确保我们多造善业,同时避免造作会引起我们懊悔的恶业。例如,当某人不合意的话刺伤我们时, 不愉快的感觉便会即刻浮现。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正念的话, 我们将察觉到这不愉快的感觉会导致我们做出损害之事。因此,我们应该立刻抛开我们的愤怒,或如办不到就远离走开。
      视觉是另一个容易导致我们造下恶业的根门,例如一位漂亮女生的出现,可煽动一位已婚者的欲火。倘若他持有正念的话, 他将会记得自己的责任并制止自己做出将来可能会后悔的事。因此, 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对我们的感觉保持正念,并不被它们左右。

持戒是否不方便?
      有些人不喜欢持戒或听闻佛法。他们认为如果持戒,一旦犯戒了便会面对严重的后果。他们以为只要没答应持戒,那犯戒后所犯的罪是可以赦免的。那些没有听闻佛法的人以为可以在犯戒后推说不知情。


      业力的定律   
      他们不明白,无论一个人持戒与否或知道与否,业力的定律是宇宙普遍的真理,且会公平地对待一切众生。佛陀并不只是对佛教徒说法, 而是为一切众生说法。世尊也说, 无论佛陀有没有出现于这个世间, 这些不变的法则— 佛法— 宇宙的真理,无时无刻都在运行着。皆因众生没有觉悟到它们的存在, 所以佛陀才将之揭示并教导我们。无论我们听闻佛法与否, 我们仍然受制于这不变的原则。任何人行恶或伤害他人将遭受苦报;同样地任人何行善及利益他人必会获得善报。

。。。未完,敬请留意明天的第二章
。。。或许你想从头看起

如果你是个精进的佛友,欢迎你按此链接下载,一次过读完它!

Tuesday, September 27, 2011

2011年 12月 14日 至 22日 禪修營



Samatha & Vipassana Meditation Retreat  

Meditation Teacher    :  Sayalay Dipankara

Retreat Duration        : 14/12/2011 – 22/12/2011

Venue                           : Butterworth Buddhist Association

                                         7156, Tingkat Mak Mandin 3,
                                         Mak Mandin,
                                         13400 Butterworth, Penang.
                                         Tel : +604-3334499
                                         https://sites.google.com/site/penangbrahmavihari/news

报名表格 ]

佛陀的纶音




        明天起会连载达摩悟陀长老著的《佛陀的纶音》。这是一本非常精简的佛学介绍,虽然说精简,但是我想它的内容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佛教徒”对佛教的理解了。因为这本书的篇幅不长,所以也希望你能重新“复习”一下,看看你对佛教的认识是不是有所“偏差”?


敬请留意明天的第一章
不过,如果你是个精进的佛友,欢迎你按此链接下载。那么你就可以一次过读完了!
sadhu! sadhu! sadhu! 

Monday, September 26, 2011

笔记 .02 前言


        写这个部落格的目的. . . 嗯,严格来说不是写,因为大部分的资料都是从网上转载过来的,因此,就当作是编吧!编这个部落格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为自己收集资料,为自己编排修行之路,为自己作笔记让自己检讨、自我警惕,为自己 . . . 唉,怎么如此多的自己呢?
        看来我真的要认真学佛了,学习如何放下自己,体证无我境界!
        本部落格一开始就先上传了《佛陀的一生》影视,这是因为想以认识佛陀为起点。

        在还未完全皈依三宝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佛法僧,我是这样认为的。于是又上传了佛陀如何觉悟、成佛。接下来是佛陀成佛后初转法轮,在鹿野苑对五比丘的说法,(最初的法,也是最终的法) ~ 四圣谛 、八正道,再来就是令佛陀悟道的缘起说
        嗯. . . 接下去自然而然地又想到要上传三法印十二因缘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 . . .  这样就可以把三十七道品也凑齐了吧!可是,越想越不对了。

Sunday, September 25, 2011

成佛之路不简单

      (巴利文:Buddho)即“觉者”,也就是了悟真理(圣谛)之人,此外,佛也能教导其他人觉悟。佛陀是具有無上智慧和圓滿覺悟者,稱為獲得無上正等正覺者。與某些其他宗教裡至高無上的神不同,佛不是神也非造物主,也不掌管人們的吉凶禍福。比如佛陀不能改變人类所造下的,也沒法度化無緣之人。

     
上座部佛教的观点来看,人们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而成为超越生死的阿罗汉,而阿罗汉可依照修行过程、智慧能力的不同分为佛陀、辟支佛声闻阿罗汉三种,其中声闻阿罗汉数量最多,而佛陀最稀有。佛陀成佛需要比其它种类的阿罗汉付出更多的努力修行菩萨道、经历更漫长的轮回时期(不少于三大阿僧祇劫)。因此,佛陀具備了聲聞阿羅漢、辟支佛所不具備的智慧和能力。如雜阿含經中提到,如來擁有「如來十力」,「如此十力,唯如來成就,是名如來與聲聞種種差別」

      大乘佛教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世界所有生命的最终归宿都是成为佛。不過從凡夫到成佛一般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但只要修行努力精进,可以化长劫为短劫。不过,大乘佛教也认为,佛教弟子應當以幫助他人解脫為目標,發起大悲心,像這樣的佛弟子,被稱為菩薩,菩薩是成為的真正道路,因此大乘又稱為菩薩乘(梵文:Bodhisattvayana)。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好了,现在让我提出自己的看法吧!

      基本上,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北传(大乘佛教)都一致认为凡夫是可以成佛的,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已。

      根据原始佛教的定义,阿罗汉是依照正法修行而达到涅槃的圣者,阿羅漢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声闻阿罗汉。在佛劫之中,即还有佛法流传的时代里,不会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现,只有声闻阿罗汉出现。换句话说,在未来佛弥勒菩萨成佛之前,只会有阿羅漢的出现而不会有任何凡夫悟道成佛。再说,一个人要证得阿罗汉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事!

      大乘佛教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但是要先修菩薩道才能成。嗯,问题就在这里了!知道吗?菩萨的主要修行内容就是六度波罗密。如果认真地`计算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有多长,而在这段时间内还要把六度波罗密修行圆满。哇!这等付出是何其伟大!我想除了佛陀,不知还有谁可以办得到?不过,佛陀已经确认了弥勒菩萨,我想也只有他才有把握了。

      总结,不管南传还是北传,成佛之路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大家修行前还是先认真了解一下,不然走到半路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啊,我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能耐的。我决定了,就以上座部的路线来修行吧!我不敢期望今世可证阿罗汉果,先持好五戒再修禅,以不轮回于四恶道为目标先。

p/s:
其实,我内心是很想. . .很想 . . .很想 . . . “杀贼”的,不过还是默默地修,别太大声讲出来。
杀什么贼?继续看下去就知道了 . . .

勤修戒定慧   熄灭贪嗔痴

阿罗汉Arahant),意为“杀贼”,“贼”是指烦恼,也就是“断除了贪、嗔、痴一切烦恼”。阿罗汉远离了一切烦恼(远离),自轮回中解脱出来,不再轮回流转(破辐),因此,他值得被人供养(应供)。此外,阿罗汉永不再造恶,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秘密(无恶密)。
杀尽一切烦恼贼(杀贼)
最胜人天应供养(应供)
破了轮回之车辐(破辐)
远离一切诸烦恼(远离)
无有秘密可行恶(无密恶)

或许你有兴趣阅读:

Friday, September 23, 2011

照见五蕴皆空



因为不懂得如何上传MP3,所以只好请大家自己点击链接聆听了,不好意思!

照见五韵皆空 上

照见五韵皆空 下

真的很想跟大家分享这段佛法开示,因为听了后我又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了。

善哉!善哉!善哉!
Sadhu ! Sadhu ! Sadhu !

慧光尊者 (JUTIPANNO Bhikkhu)
(Dhamma light meditation center) 法光禅修中心住持
Lot no.3106, 
Parit Haji Omar, Parit 3, api-api, Pontian 82000, Johor.

师父在泰国共过着八年的林修生活;并于这期间接受长老帕库松察嗒玛搓多六年训练。
于公元 2000 年回来 马来西亚,于柔佛、笨珍、阿比阿比、创办法光禅修林,为该寺的现任住持。
我本身很喜欢Bhante Jutipanno 慧光尊者的佛法开示,大家也可以试试点击这里下载。

Thursday, September 22, 2011

笔记.01



 今天,突然对于自己的部落格之定位感到彷徨,
一直以为不是问题的问题竟然让我不知所措。

于是,趁还未铸成大错前赶紧刹车,
重新认真思考该如何继续走下去。

因此,这几天将会停止上传资料,
以便能顺利进行“装修工程”!

请各位老友忍耐等待几天,
好吗?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11

缘起说


     由三法印、四法印组成的即是缘起说。因此,缘起说可视为佛教的根本思想。传说释尊在菩提树下,因观察缘起而开悟成佛。由此可知缘起思想为佛教之根本。这是社会人生的真理,虽是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但并限於佛教,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此乃永远不变的绝对真理(注一)。缘起说被认为是有普遍妥当性的客观性真理,这以「法](dhamma)一语表示,故说:「见缘起者见法,见法者见缘起」(注二),更说:「见缘起者见法,见法者见佛」(注三)。这就是说,若能真正认识缘起法——真理,即等於理解佛教。

Tuesday, September 20, 2011

八正道

图表来源

来源:[佛光教科书 第二册]

  「苦」是人生实相,离「苦」得「乐」,人之所欲。学佛最终的目标,即是透过佛法的修学体证,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苦」,获得涅槃寂灭的「乐」,这是人生最究竟圆满的境界。因此,佛陀成道之初,即为众生开示八种转凡成圣,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修行方法,称为「八正道」。
  
  八正道分别为: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等,这是八条通往涅槃的捷径。所谓「正」者,以此八法尽离邪非故;所谓「道」者,因其能通达不生不灭、寂灭最乐之境故。循此八正道,可使众生苦集烦恼永断,证得涅槃的圣贤境界,因此又称「八圣道」。八正道又如船筏,可使众生从「迷界」的此岸渡到「悟界」的彼岸,因此又称为「八道船」、「八筏」。
  

Monday, September 19, 2011

三皈依偈 Tiratana (巴利文)



誰人宣說真如法 釋迦牟尼親口傳 

持戒梵行正精進 至誠皈依如來佛
離愛離欲無憂悲 調御節制精簡食 
真如法是善藥方 至誠皈依真如法
比丘是佛善弟子 四向四果八聖位 
了達妙法洞真如 至誠皈依和合僧

四圣谛


来源:[佛光教科书 第二册]


  「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佛陀因证悟「缘起」而成佛,但因缘起深奥难解,为使尚未起信的众生免于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转法轮时,特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以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进而激发众生厌苦修道的决心。因此,「缘起」是佛陀自证成佛的「自受用」,「四圣谛」则是「他受用」之始。
  
  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四种真理。《中论疏》说:「四谛是迷悟之本,迷之则六道纷然,悟之则有三乘贤圣。」也就是说,若能如实知见四谛,便是圣者,因此称为「四圣谛」。

Sunday, September 18, 2011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

鹿野苑初轉法輪,度五比丘!


佛陀于菩提树下成无上正等正觉后,
步行至二百多公里外的鹿野苑
初轉法輪,度五比丘。


佛陀圣地鹿野苑,位于印度瓦拉那西。

Saturday, September 17, 2011

佛陀 觉悟 成佛


“的确,在每天极端苦行的日子中,並无悟道之缘可寻。
但是在王宮优雅的生活里,我得到的...只有空虛吧了。
苦行和沉浸于快乐的生­活,只有舍弃这两种极端,
置身于‘苦乐之中道’,才能開拓探究真­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