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February 21, 2012

禅定 (上)


  禅定是陶冶心智、训练和净化心灵的重要途径。
  佛教徒以修学禅定代替祈祷,从而发展心灵力量、陶冶心性。没有一个人能不透过禅定而发展心识,进而获得解脱。
  一个人如果无法净化自己的心识,有了再大的功德,也无法完成终极的目标——涅槃。自然的,「心」很容易引起幻觉和犯罪的倾向,「心」引导「人」去做感官的奴隶。如果,「心」没有接受适当的训练,幻觉和波动的情绪将误导人们。当一个人知道如何修学禅定时,就能在他的感官起误导作用时,控制他自己的「心」。今天,大多数人所面对的烦恼和错误的观念,就是因为我们有一颗未经训练和不文明的「心」。
  禅定能有效的治疗许多生理和心理的疾病,很多医学权威和著名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当心理受到挫折,忧郁、悲伤、焦虑、紧张和畏惧所干扰时,都是造成疾病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肠胃溃疡、胃病、精神病和各种的心理疾病等。同时,其它存在的疾病,也会因为这些心理因素而导致加重或恶化。
  当意识到「我」有太多的烦恼、太多的忧郁、太多的悲伤和太紧张时,这些烦恼就在身体中展开,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肠胃溃疡、胃病、精神病和各种心理疾病,这些疾病都是心理与情绪不协调所产生的。在儿童疾病中,龋齿和眼疾,通常与心情不安有相互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一天中,能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禅定的锻炼,就能避免很多种因身心失调而产生的疾病。很多人不相信或因为懒惰而不修学禅定,是因为对禅定缺乏了解,而有些人却认为禅定太浪费时间了。我们必须知道,在这世界,所有在精神领域有成就,能达到生命至高点的人,都是从禅定中锻炼而来的。他们今天被千万人所崇敬,因为他们以卓越的智慧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而这些智慧就是从禅定中得到的。
  禅定并不是强迫自己「咬紧牙关,握紧拳头」的学习,而是放松自己,使自己充满愉悦和灵感,只要有一点强迫性的存在,就不是在修学禅定。我们不去修学禅定,反而去做那些歪悖真性的事,执着于「我」,执着于感官的欲乐,不肯放松自己和放下自我。如果这样的话,禅定将变成野心家的游戏了。为了想达到个人的欲望而自我膨胀。

  禅定如同爱,是一种自发性的经验,不需要强迫也不需要激烈的努力就能获得。因此,佛教的禅定并没有其它目的,而是把「心」带给现实的生活,进入充满觉醒的意识状态,以觉醒的意识状态来清除业习带来的障碍。

  佛陀的觉悟是透过他自己努力精进于心灵的发展,并没有得到「神」的帮助,他从禅定中获得智慧。要想拥有健全的身心和愉快的生活,就必须修学禅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