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k有感而发
“ 那样属于自私行为,为了自己的戒律而弃众生于不顾,修行者要普度众生,而贪嗔痴只是一些基本功 ”。
唉,表面看来这是正确的,可是却和佛陀的教义起冲突了。
修行者都是慈悲的,面对重要关头时,他会对自己的戒律和众生之间做出选择。一个有智慧的修行人懂得什么时候该出手的,绝对不会自私的。如果能力办得到的话,任何人都会挺身而出,更何况是修行之人。但是如果是业力成熟,就算佛陀再世也 . . . “无法度”啊!(福建人常讲的)
修行者要普度众生是对的,但应该以智慧来普度!与其为别人捕鱼不如教他钓鱼,我们应该直接教育人们如何灭苦才对。佛陀的教导不是治标不治本,我们应该要直接针对痛苦的根源下手,那就是除贪嗔痴这“三毒”了,如果能引导他们超越轮回就更加圆满了。对于那些经过努力挽救后却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就要放下,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要平衡,除了会发慈悲心还要懂得舍。佛陀不是说过吗?自己是业的主人,业的继承人 . . .
从影视中大家看到了佛陀祖国灭亡的故事。
诸位想想看,佛也面对定业难逃。所谓因果不虚,已经成熟了的果是无法解消的。 面临自己国家毁灭,慈悲的佛陀何尝不愿援救?但是,若以个人意志可以遮止业力现行,又怎么能成立业果不虚?
paiseh。我读书,很多时候,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对于这个佛陀祖国灭亡的故事,我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跟大家分享。我很可能是错误的解说,不过,我就是会把“超自然”或“神通”的部分,认为是后人加进去的。我自己的故事,如下:
ReplyDelete佛陀知道琉璃王要攻击他的祖国迦毘罗城,所以他就去拜见琉璃王。佛陀的这个举动,就像战国时期的墨子要阻止楚國攻打宋國那样。因为佛陀是受人尊敬的老师,所以琉璃王还是接见了他。佛陀向琉璃王讲解佛法,说出因果循环的道理。琉璃王听了后,觉得很有道理,结果就不攻打迦毘罗城。
佛陀离去后,琉璃王身边的臣子开始攻击佛陀,认为佛陀是为了救自己的族人,而编故事来骗琉璃王的。琉璃王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结果又要发兵攻打迦毘罗城。佛陀得到消息后,又赶去见琉璃王。结果,琉璃王再次被琉璃王说服而取消攻打迦毘罗城。不过,琉璃王身边还是有小人的。他们又在攻击佛陀。这样来来回回,共三次。
后来,佛陀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劝服琉璃王,就放弃了。当时佛陀的弟子,都是手无寸铁的人,即使佛陀想跟琉璃王对抗,根本就是以卵击石。佛陀也不能自私,要他的弟子去送死,所以放弃去保护迦毘罗城。
佛陀有个弟子,叫目犍连的。他会武术,也足智多谋(我认为是后人把足智多谋,误转成他有神通)。他想救佛陀的族人,就偷偷先赶回迦毘罗城,叫一些族人跟他一起逃走。不过,很多人都不愿意弃城而逃,他们要捍卫自己的家园。不过,还是有人有跟目犍连走。他们乔装打扮离开迦毘罗城。不过,很不幸,路上就遇到琉璃王的军队,而且还被看穿了。结果,迦毘罗城的人就被杀了。因为他们知道目犍连是佛陀的弟子,结果就放他走。目犍连知道没有办法救了,就赶回佛陀身边。不久后,迦毘罗城的释迦族,就被琉璃王杀光了。
消息传来后,目犍连就问佛陀关于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佛陀就说,释迦族因为很傲慢,曾经辱骂及看不起琉璃王,结果才种下的恶果。如果没有了傲慢,就不会有今天的恶果。
佛陀还用池塘的鱼来比喻。他说,如果我们今天把池塘的鱼捉来吃,它必定会反抗。如果鱼有能力,它一定会杀回我们来报复的(这样的比喻,被后世的人误解为佛陀讲他的前世因)。
知道自己的父亲,心爱的妻子及唯一的儿子被杀,任谁都会伤心。后来,佛陀就生病了。他头痛了三天。
对不起。我无法知道自己的解读是对的吗?不过,我就是不相信“超自然”的东西。我不相信佛陀是从腋下出世的,也不相信他一出世,就能走路,而且能说出:上天下地,为我独尊。
人传人,一定会越传越夸张的。很多传下来的历史,我相信都不是真实的。很有可能被有心人改过了。我就不相信耶稣是神。他应该也是像佛陀一样:伟大的教育家。不过,后来人们把他“神话”了,所以在圣经里,才会出现他能医治麻风病人,或让跛脚的人站起来,或可以变出分不完的食物给听他讲道的听众。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意见。没有办法证明对错。如果说错,见笑了。不好意思。